Alice:
嘿,小李!听说你们学校最近引入了一个新的走班排课系统,效果怎么样?
Li:
确实很棒!以前我们人工排课时总是手忙脚乱,现在有了这个系统,效率提高了不少。不过开发这套系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。

Alice:
听起来挺复杂的。你能详细说说吗?比如你们是怎么设计数据库的?
Li:
当然可以。首先,我们需要一个课程表表(CourseSchedule),记录每节课的时间、教室、教师和学生信息。还有班级表(Class)和教师表(Teacher),用来关联这些数据。
Alice:
那你们的排课算法是怎样的?是不是很复杂?
Li:
是的,我们采用了基于约束满足问题的回溯算法。它会根据老师的空闲时间、学生的选课偏好以及教室资源限制来生成最优排课方案。
Alice:
代码层面是如何实现的呢?能不能给我看看核心部分?
Li:
好的,这是我们的排课函数伪代码:
def schedule_courses(courses, teachers, classrooms):
for course in courses:
for time_slot in get_available_slots():
if is_conflict_free(course, time_slot, teachers, classrooms):
assign_course(course, time_slot)
break
这段代码会遍历所有课程,并尝试找到不冲突的时间段进行分配。
Alice:
听起来逻辑清晰。最后一步是如何部署到学校的服务器上的?
Li:
我们使用Docker容器化了整个应用,这样可以轻松地在不同环境中运行。同时,还配置了Nginx作为反向代理,确保高并发访问时系统的稳定性。
Alice:
哇,这么专业的配置啊!看来你们花了不少功夫。
Li:
是的,但看到学生们满意的学习环境,一切都值得。如果你对具体实现有兴趣,我可以分享更多细节给你。
本站部分内容及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必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