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李:老张,最近我们学校要搞一个走班排课系统,听说是用Python写的?
老张:对啊,我们团队用了Flask框架做后端,前端用Vue.js。主要是为了应对学生选课时的冲突问题。
小李:那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?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算法?
老张:我们用的是回溯算法来安排课程,同时结合了贪心策略优化时间表。比如,先给每个老师分配可用时间段,再根据学生选课情况调整。
小李:听起来挺复杂的。那代码结构是怎样的?可以给我看看吗?
老张:当然可以,这是核心部分:
def schedule_courses(students, teachers, courses):
# 初始化课程表
timetable = {}
for course in courses:
timetable[course] = []
# 按照教师可用时间排序
sorted_teachers = sorted(teachers.items(), key=lambda x: len(x[1]))
for teacher, time_slots in sorted_teachers:
for course in courses:
if course not in timetable or len(timetable[course]) >= len(time_slots):
continue
# 简单匹配课程和教师
timetable[course].append((teacher, time_slots[len(timetable[course])]))
return timetable
小李:这代码看起来不错!不过长春地区可能有更多特殊情况,比如不同学院之间的协调问题。
老张:没错,我们还加入了数据库模块,使用MySQL存储课程、教师和学生的数据,方便后续扩展。
小李:看来这个系统不仅解决了排课问题,还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水平。
老张:是的,接下来我们计划加入机器学习模型,预测学生选课趋势,进一步优化排课效率。
本站部分内容及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必删!